大屿山除了有被称为「猫岛」的大澳,在西边一带也有「猫」屋。不过此猫不同彼猫,此「猫」屋的住客是猫头鹰。

众所周知,大部分猫头鹰是夜间出没的猛禽,而其中一种在大屿山栖息的猫头鹰叫鵰鸮(粤音「嚣」)(Bubo bubo)。它们是香港最大型的猫头鹰,站立时高达70厘米,高度与一个两岁幼儿相若。鵰鸮有独特的脸盘和耳羽,加上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看上去就像竖起双耳的猫咪。

鵰鸮有不少特别的身体构造以应付晚间狩猎的需要:一双大眼睛能让它们在漆黑中保持视力;它们的头部可270度水平旋转,以扫视四周;它们扁平的脸盘有助接收四周的声音;特别构造的羽毛能减低飞行时发出的声音,让它们无声无色地靠近猎物;尖锐的利爪则有助它们牢牢地捉住猎物。以上每一项身体特征,都是鵰鸮成功觅食的「秘密装备」。它们喜欢栖息于嶙峋的山岭,日间多在隐蔽处休息,到了黄昏便会出动,在附近茂密的丛林捕猎鼠类等小型动物。

鵰鸮更是少数在冬季繁殖的雀鸟,每年二月开始会在山坡上的小型岩洞筑巢繁殖,搭建「猫」屋。鵰鸮幼鸟会在「猫」屋生活,在出生后约5个月便能离巢独立生活,期间它们的父母会在附近觅食和守护幼鸟。

近年大屿山偶有鵰鸮的繁殖记录,主要因为这里有较多适合它们的生境,例如开阔的山坡或有灌木丛生长的山崖。它们对人类活动较为敏感,尤其是在繁殖期。若大家有幸在大屿山遇见它们站在岩石上守护「猫」屋,就要记得「内有幼儿」,不要骚扰它们,让它们好好地孕育下一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