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动物总在黑夜现身、来去无踪,又在黎明降临前迅速消失吗?蝙蝠就是最佳例子,这类飞行的哺乳动物只在夜间活动,而事实上,香港夜间看到的飞行动物大多都是蝙蝠。东亚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和中华山蝠(Nyctalus plancyi)就是本地常见的蝙蝠物种。作为夜间活动的生物,蝙蝠必须学会灵活地生存。因此,它们的居住地点包括乡村和城市,水道、废弃矿井甚至冷气机的机身都能成为它们的住处。

蝙蝠的身手非常敏捷,即使在漆黑中也具有出色的导航能力,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夜视能力。事实上,某些蝙蝠的视力非常差。它们是依靠回声定位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作导航,包括障碍物及移动中的猎物。

那么回声定位如何运作呢?蝙蝠发出高频信号(主要是超声波),然后分析回声信号,从而对障碍物或猎物进行探测、判别和定位。试想像在山洞或宽敞的空房里聊天,会听到自己的回音,这种现象与回声定位相似。回声定位通常分为搜索、接近和终止三个阶段。蝙蝠首先产生判断自己位置的信号,一旦寻获目标猎物,信号频率就会显着升高,从而在接近猎物时确定位置。蝙蝠成功捕捉猎物后,信号频率就会降低,直至探测到另一个目标。

有别于大众观念和一些民间故事,香港的蝙蝠不是可怕的吸血生物,也不是某些文化所指的害虫或噩运的象征。实际上,蝙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食虫的蝙蝠作为「害虫管理员」,能让夜间飞行的昆虫物种群保持平衡;而吃水果的蝙蝠则是植物的传粉者和种子传播者。你知道欧亚非大陆的热带地区有300多种植物依靠蝙蝠繁殖后代吗?它们有些在夜间开花,因此会用特殊的气味或花朵形状吸引蝙蝠。蝙蝠也对科技及医学发展有所贡献,例如回声定位启发了声纳技术,而从一些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提取而成的抗凝血剂则有助治疗中风和预防脑损伤。

就像受我们喜爱的漫画英雄一样,蝙蝠是我们夜晚不为人知的小小「英雄」。如欲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小型飞行哺乳动物,可以在渔护署网站上找到资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