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否耳闻或目睹「蜻蜓点水」吗? 这个成语比喻做事只流于表面而不够深入,典故源于一些蜻蜓以尾点水产卵的习性,轻轻一触即起,既不费时亦不吃力。孵化后的稚虫依赖淡水资源生长,因此你总能在溪流、池塘、沼泽等淡水生境找到蜻蜓的身影。

但栖息于红树林的斑灰蜻(Orthetrum poecilops poecilops)却是极为罕见的例外。它们在香港较为少见,族群主要集中在新界东北部,在大屿山的东涌和大澳亦曾记录过它们的身影。它们常出没于有淡水小溪流进的红树林,由于关于斑灰蜻的研究不多,因此我们对它们的习性和生境要求尚有很多未知之处,例如斑灰蜻的稚虫是否真的能适应盐度较高的咸淡水交界。直至近年有调查首次于香港的咸淡水沼泽和红树林录得斑灰蜻的稚虫,才显示它们确实对盐度有较高的耐性,令我们确信红树林是它们生活和繁殖的重要生境。

斑灰蜻雄虫的合胸和腹部呈浅蓝色,与另一香港常见蜻蜓 — 吕宋灰蜻(Orthetrum luzonicum)雄虫的形态非常相似,但斑灰蜻的额有黑白间纹,第一至第三腹节亦较其余的腹节显得膨大,而吕宋灰蜻的额则没有黑白间纹,第一至第三腹节亦相对不太肿胀,且常出没于弃田和淡水沼泽,而非红树林。斑灰蜻雌虫的颜色与雄虫不同,合胸和腹部呈黄色。

斑灰蜻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它们对生境的要求特殊,成虫和稚虫都生活于红树林,因此很容易因城市发展、沿岸生境破坏和污染而受影响,可见红树林保育工作对这些依赖红树林生存的物种至关重要。

若你希望一睹这位出于「林 」的蜻蜓,不妨带着你的望远镜,在天气回暖的五月至八月到东涌和大澳的红树林一试你的运气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