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和泥滩上有一群顽皮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从洞中窜进窜出,好像在玩捉迷藏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潮间带生物——招潮蟹的一种。
在大屿山有四种常见的招潮蟹,它们是弧边管招潮蟹(Tubuca arcuata)、丽彩拟瘦招潮蟹(Paraleptuca crassipes)、乳白南方招潮蟹 (Austruca lactea)和北方丑招潮蟹(Gelasimus borealis)。其中最引人注目者,当数丽彩拟瘦招潮蟹,它们黑黑青青、西瓜皮纹状的甲壳,加上橙红色的钳爪,颜色搭配就像一个西瓜!
我们通过钳足可轻易识别招潮蟹的性别。雌性招潮蟹的钳足较小,且两只钳足大小相若,均用以觅食。至于雄性招潮蟹,则有一只钳足特别大,较大的用作自卫、战斗及吸引异性,而较小的则用以觅食。在交配季节时,雄性招潮蟹会挥舞大钳,吸引雌性并击退入侵自己地盘的侵略者或竞争者,以展示实力。它们挥动钳子的模样就像在呼唤潮水到来一样,于是它们就有了招潮蟹这个名字。
招潮蟹的摄食行为非常独特。它们会使用觅食用的小钳将沙泥刮至口部,再由口部过滤出所需的有机物质食用,而残留的沙粒和沉积物会成为小沙球,丢弃在泥洞附近。因此,退潮时沙坪和泥滩上散落不少沙球,很可能就是招潮蟹进食后留下的「杰作」!
雄性和雌性招潮蟹的饮食习惯相同,而雌性有两只钳足用于觅食,理应长得比雄性更壮健吧?事实却是恰恰相反,雄性招潮蟹的体型较大。这是为什么呢?身强力壮且肌肉发达的人,常予人威猛善战的印象。体型较大的雄性招潮蟹,是否也有更大力气保护家人呢?请亲身到水口、东涌和大澳等沙坪和泥滩来寻找答案吧!不过,请小心行事,别要打扰它们「用餐」及「约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