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除海桑

移除海桑
移除海桑

本港的红树林及泥滩受名为海桑(Sonneratia spp.)的外来入侵红树威胁。海桑的生长速度及高度都较本地红树高,除遮蔽阳光影响本地红树生长外,亦霸占泥滩空间,缩窄涉禽的觅食范围和泥滩生物的生存空间。2005年在大屿山有记录高于1.5米的海桑只有不足10棵,但截至2022年已增加至约200棵。有见及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大屿山进行海桑移除工作。

为响应《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提倡加强管制外来入侵物种,我们透过大屿山保育基金小型地区改善工程,于2022–2023年分阶段在东涌、水口、贝澳、大澳、二澳及深屈合共移除了逾300棵海桑,以保护本地红树林及泥滩生态,并防止海桑进一步扩散。详情请参阅大屿山保育基金专题网页

更替台湾相思

本港于50–60年代,为了改善郊野景观、防止水土流失和巩固斜坡,于郊野地区及市区的斜坡和道路两旁大量种植生长速度较快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外来树种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然而,外来树种并不能为本地野生动物提供最适合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限制了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随着这些早年种植的台湾相思逐渐老化,树木开始出现健康及结构问题,增加倒塌风险。

因此,我们与建筑署及路政署等部门合作,计划分阶段以原生植物更替屿南道两旁的台湾相思,藉此提升生物多样性及公众安全,并优化路旁景观。透过混合种植及护养原生的树木和灌木,多层的植被可提供多样微生境及果实和花蜜等资源,吸引更多的昆虫及雀鸟等野生动物。有关「斜坡植林优化计划」的更多资讯,可浏览路政署网页

增添动物逃生设施

香港许多引水道与自然生境相交,野生动物会进入引水道饮水、尝试跨越引水道或误堕其中。因为引水道一般有较深的深度,而且墙壁陡斜湿滑,所以落入引水道的野生动物有可能受伤和容易被困。因此,有需要改善引水道的设计,使其更动物友善。

我们首先进行了研究以了解石壁引水道动物被困的情况和建议有效及适用的野生动物友善改善工程。然后,我们与水务署合作,透过大屿山保育基金小型地区改善工程,将于石壁引水道合适位置安装动物逃生设施,帮助中小型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逃离引水道,回归自然生境。详情请参阅大屿山保育基金专题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