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先導地區及其他具生態價值地區的生態研究
《可持續大嶼藍圖》(藍圖)指出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南面,將用作保育、以及可持續休閒和康樂用途。為配合藍圖推行保育措施,有需要先為大嶼山進行生態研究以獲得基線生態資料,了解大嶼山的生態現況。生態研究旨在更新並評估大嶼山不同地區的生態價值及所受到的主要威脅,並建議適切可行的保育措施方案,以修復、鞏固和加強各地區的生態資源。
生態研究涵蓋大嶼山19個具生態價值、位處郊野公園外的地區,並按優次分三批進行。第一及第二批研究已分別於2022年及2023年完成,行政摘要已上載至土木工程拓展署網站供公眾查閱。第三批研究預計於2025年初開展。
第一批研究 |
「貝澳、水口、大澳及其鄰近地區的生態研究 – 可行性研究」 研究範圍: https://www.cedd.gov.hk/tc/media-corner/project-reports/index-id-23.html |
---|---|
第二批研究 |
「䃟頭至深屈、二澳及十塱生態調查研究 – 可行性研究」 研究範圍: https://www.cedd.gov.hk/tc/media-corner/project-reports/index-id-27.html |
第三批研究 |
「大嶼山十二處地點的生態研究 – 可行性研究」 研究範圍: |
水口鳥類生態研究
「貝澳、水口、大澳及其鄰近地區的生態研究 – 可行性研究」發現水口先導地區對鳥類,尤其是水鳥和岸鳥,有潛在的重要性,並建議對其作長期監測。因此,我們於2020–2022年針對水口的鳥類進行進一步的生態調查和研究,研究旨在補充基線生態資料,了解更多鳥類與不同生境的生態關係,以確認水口沙坪和相鄰濕地對鳥類的重要性,在為水口先導地區建議適切及針對性的保育措施方案時提供參考。
生態監察
因生態系統會受人為干擾、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而不斷改變,所以有需要進行長期監察,持續檢視生態狀況及生境質素,及早發現任何不良變化,以及評估保育措施的成效。我們的生態監察主要覆蓋大嶼山數個具生態價值、位處郊野公園外的地區,以及大嶼山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除了特定地點,我們亦會監察一些具特別保育價值的物種和牠們的棲息地,例如馬蹄蟹、鷺鳥夜棲地和遷徙性水鳥,以幫助制定所需的保育措施。